古今對照

學校現況

一般史料

台北市

 

建中校史

 

建國中學之創始,當遠溯至民國紀元前十四年日據時期。初為「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增設尋常中等科」,僅有日籍學生十名,為臺灣中等學校之嚆矢。民國前三年,遷至南海路現址。民國七年,方招收本省籍學生。越三年,改稱為北州立北中學校 。次年,復改為臺北州立北第一中學校。

 

臺灣光復後,重隸中華民國版圖,我政府乃將北原有之第三中學、第四中學之籍學生併入第一中學,於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六日改組成立,定名為「臺灣省立北建國中學」。民國五十六年七月一日,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本校奉令改,更名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改組成立之初,依照我國學制,編為高、初中十四班。三十五年,大陸來學生日多,本校收容男女學生二百餘名,增至二十一班,創臺灣中等學校男女同校之先例。三十八年增至三十九班。同年八月,增設夜間部高、初中十二班,並附設補習學校高、初中十班,總計六十一班,學生二千九百七十餘名,教職員一百八十一人。四十三年,開辦高級工商職業補習班,自成立至結束,前後兩期,共計畢業八班。同年復奉令收錄海外回國就讀僑生二百餘名。四十四年,增分部於南勢角,招收學生五班,於五十二年獨立,即今之臺北縣立中和國民中學,初中部即行結束 。六十年八月,增設空中補校,迄六十四年奉令結束。現在校學生計日間部九十九班,附設高級進修補習學校三十班,共計一百二十九班,學生六千九百五十五名,教職員三百八十七人。

 

建中雖位於繁市喧囂之南海路,卻鄰接茂林清幽之植物園:喬木參天,蔚然深秀紅蓮出水青蔭漲地。加以光復之後,政府對文教之建設,不遺餘力,若國立中央圖書館、歷史博物館、教育資料館、科學教育館、藝術館,皆次第成立,為南海學園。崇樓延閣,聳立校前,畫棟飛望衡對宇。莘莘學子,藏修息遊於其中,涵泳悠久文化,鑽研最新知識,可謂得天獨厚者矣。

 

該校歷史既久,聲譽日隆。畢業校友,人材蔚,乃文乃武,濟濟蹌蹌。或績著事業,為各界之領袖;或功在國家,為社會之棟樑。數十年來,學子固仰慕盛名而爭入門牆,教師亦樂得英才而普施化雨。惟以人數激增,發展過速。七十年「紅樓」已凋殘剝落;教職員宿舍,則簡陋湫隘。既不足杏壇弦誦之需,亦難副尊師安業之旨。是以歷任校長,均擘畫經營,除添置圖書教具,充實儀器設備外,興建校舍列為首要。現已有教室一五○間,地下室六大間,科學館一座,莊敬樓(行政大樓含圖書館)一棟,及學生活動中心一棟及校本部四周教職員宿舍十四棟,泉州街、大坪林教職員宿舍七十四戶,信義路、同安路、天母教職員宿舍各一所。行見建中前途光輝燦爛之校史,正方興未艾也。

 

 

 

中學

大同區

成淵高中

中正區

市立建國中學

市立北一女中

私立強恕中學

大學

士林區

東吳大學

大安區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中正區

市立教育大學

新北市

中學

淡水區

私立淡江中學

蘆洲區

私立徐匯中學

大學

淡水區

私立真理大學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