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教育|西班牙、荷蘭治下的淡水
1626至1662年,西班牙神父的傳教以雞籠為中心,逐漸發展至滬尾及臺北盆地,後來擴至三貂角和蛤仔難(今宜蘭)。西班牙道明會的天主教神父,是以西洋醫學為接近原住民的工具,先治療原住民的瘧疾和天花,然後才傳天主教的福音。從建立天主教堂收容信者做起,次之才以愛斯基委神父所著的 「淡水與天主教理」和「淡水語辭典」為傳教的書本,再建立聖母像供信者禮拜。
1642年,當荷蘭人驅逐了北臺灣的西班牙人之後,雖然勉強駐兵守備,但是雞籠滬尾與安平大員確實路途遙遠,而荷蘭宣教師有限,遲遲未能從事傳教及教化。1655年自巴達維亞新抵臺的牧師5人,馬修司(Marcus Masius)被任命為滬尾雞籠宣教師,從事新的傳道與教化。
開港通商|馬偕博士對淡水的貢獻
1858年的天津條約和1860的北京條約中,台灣的淡水、基隆、安平、打狗被列為開放通商的港口,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台灣。馬偕博士在臺灣宣教,基於氣候適應、語言、社會環境、經濟條件的考慮,特別注重本土 幹部人才的培訓,不只獲得明顯的成效,也影嚮後世深遠,自從他在淡水租屋傳教後,即招收信徒為學生,開始這項教育工作。當時因缺乏校舍,從1872~1880年開始所謂暱稱「逍遙學園」 (Peripatetic)的教學時期,這期間是教育的拓荒時期,無正式的學制和教材。
1880年年底,馬偕博士回到加拿大,特別提議在淡水設立學校,以 培養教會和社會所需人才。馬偕博士回到臺灣後立刻著手進行,在今淡江中學西側購置土地,由福建購入磚瓦建材,親自設計監工。1882年 7 月這座中西合璧的紅磚建築落成啟用,命名為「理學堂大書院」,英 文以 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稱之,為的是紀念加拿大牛津郡鄉親。
1884年1月,「淡水女學堂」正式開學,其成立為了讓婦女和女孩子們有一個培訓的中心 地點,其必要性就如同設立一所學院來訓練男生成為宣教師一樣。學生的成員包括附近「牛津學堂」學生的母親、妻子以及其他女教徒的親友,使得女學堂不管是多大年紀或是多年輕,只要是婦女都一同就學。
國民教育|日治與民國後的體制轉變
◎日治時期
日本人於淡水陸續設立教授日語的公、私立國語講習所,以及小、公學校,如滬尾公學校、淡水女子公學校、水梘頭公學校、興化店公學校等等。而原先由馬偕所創的的學校,如牛津學堂在1911年變成淡水中學校;淡水女學堂在1907年改稱為淡水女學校。
◎民國之後
開始新增許多幼稚園、托兒所,並出現國民小學以及國民中學。
淡水國民小學是由日治時期「國語講習所」演變而來,當時地址在暗街子(現公明街);1903 年改稱「滬尾公學校」,遷移現在地址淡水鎮中山路 160 號;1912 年改稱為「淡水公學校」;1941 年改稱為「淡水東國民小學」。1946年 9 月改稱為「臺北縣淡水鎮淡水國民學校」。國中則有1946年設立的淡水國民中學,當時校名為「臺北縣立淡水初級中學」,首任校長由淡水鎮鎮長杜麗水先生兼任。
高等教育|淡水最早的私立大學
淡水地區最早的高等的教育機構就是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的前身為1948 年 6 月創設於淡江中學校內的「英文專科學校」。是由戰後設於校內的「英語補習班」發展出來的。1950年,當時司法院院長的居正之女婿張鳴(驚聲) 沿用淡江英語專科學校的既有規模申請立案設「私立英語專科學校」,並身兼校長與董事長, 先後開設 3 年制及 5 年制課程,為民國政府遷臺後第一所成立的私立高等教育院校。翌 1月張鳴過世,依法由其妻張居瀛玖續任「英專」校長,也因此產生「校地問題」。
淡江大學現今所在的校地,是1953年(另有一說是1957年)經淡水熱心人士捐錢捐地、築橋造路,方將淡江大學前身淡江英專由真理街遷至大田寮現址。而大田寮指的是淡水境內,因火山熔岩流所形成的五虎崗中的第四崗,也是今日淡水區水碓里大部分,兩側谷地則為淡水新興市區。早期的大田寮是一大片稻田景象,現今一般淡江學生所稱的大田寮,則僅指淡江校外環繞運動場至後門公車站一帶用餐和校外租屋的區域。第四崗的範圍也是淡水八景之一「黌岡遠眺」,就是由此瞭望淡水的觀音山與淡水河。
淡江大學一直到今日,即以居正的生日 11 月 8 日為校慶。居正、張驚聲相繼去世之後,由居正的女兒居瀛玖接任董事長,居浩然任校長(1951-1956)。1958年春,該校改制為「私立淡江文理學院」,設置中國文學、外國文學、商學、數學、化學等 5 系。1980年升格為「私立淡江大學」。
回教育崗
聯絡資料
其他相關
Phone: 02-26215656 #2328 (淡江歷史學系)
Email: rain831023@yahoo.com.tw
Address: 25137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Copyright © 2016 The viewers of Five-tigar hills. All rights reserved.
Use of this website signifies your agreement to the Terms of Use.
©五虎崗的眺望者
覺得不錯,就幫我們按個讚吧!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