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俗 崗 沿 革
  • 市街興起│滬尾第一座寺廟出現

    1860年開埠通商前已大致成形,聚落空間範圍向北約在崎仔頂之盡頭,俗稱城仔口(今重建街北段);南臨港岸河邊;東至布埔頭街(今清水街)、暗仔街(今公明街)等地帶;西至新店街(今三民街)一帶。

     

    主要的三條道路為大街或稱下街、九坎街(段)、米市仔街及其後段(今清水街)等,此三條道路因具有對外聯繫功能,並具有擔負周邊地帶村莊市集的運輸能力,而主要市集約在福佑宮兩側、九坎街、米市仔街、布埔頭街及龍山寺一帶。當其進入庄街聚落發展時期後,即開始從事廟宇之建設,以凝聚聚落社會之共同意識。而滬尾街聚落所興建的第一座寺廟,就是創於乾隆年間的福佑宮。

  • 城鎮發展│市街範圍的擴大

    淡水聚落在1860年開港以前,市街及生活功能已漸趨完備。開港通商之後,新店街以西的烽火、埔頂及砲台埔等地區成為下一階段的發展重心。這些日趨穩定的漢人市街,即便聚落西側(今三民街以西)在外國洋務活動進入下塑造新的空間領域,東側仍維持原有的傳統市街特質,表現出傳統漢人社會根深蒂固的民族性。

     

    ◎乾隆年間

    乾隆30年(1765),首度出現滬尾街名稱。47年(1782),福佑宮完成。逐漸成為滬尾街聚落的發展樞紐。

     

    ◎嘉慶年間

    福佑宮左側坡道的崎仔頂已形成街肆。上帝公廟和文昌祠也建於此時。不久,永吉街肆往東延伸至米市。至嘉慶末年,頭北街已逐漸往上發展至牛灶口、協興。協興再往上即是城仔口,為崎仔頂街肆的盡頭。

     

    ◎道光、咸豐年間

    道光初年,福佑宮一帶市集已向東發展至公館口,及其東的東興。後米市仔以東,東興亦往西延伸,形成後街仔聚落。後米市仔向東沿坡而下,即往北折,形成新厝市集,龍山寺建於此處。

     

    ◎咸豐、同治年間

    福佑宮以西、衙後石路以東的新店逐漸形成市街,至此,滬尾街商業聚落的發展已大致完成。

  • 正港老街│淡水聚落最早發展的地區

    ◎福佑宮及其市街的發展

    乾隆初期在公館口創建第一座廟宇福佑宮,其兩側市街是淡水聚落最早發展的地區。早期廟埕前的空地是船隻卸貨的碼頭,聚集了許多商賈航務的船頭行,沿岸地帶則為漁民船隻的停泊場,由於福佑宮所奉祀神祇為媽祖,成為靠海維生的漁民船家的精神寄託。此區自然就成為漁民船家的匯集地。此時正值乾嘉年間艋舺街的全盛時期,船行商會往來於淡水、艋舺及新莊之間,帶動此區域的發展。

     

    ◎崎仔頂的發展

    嘉慶年間,福佑宮左側逐漸出現一條小徑,沿著斜坡而上,約在今重建街中、北段一帶發展成新的市街,因位於斜坡道上,是以地名稱作「崎仔頂」。此區最早的廟宇上帝公廟創建於嘉慶年間,在永吉街一帶,為林姓家族之私廟,往後在此地開店建舖,逐漸匯集其他同行商家的進入。此廟與文昌祠的座落代表著聚落發展的第二個核心區域。

     

    ◎協興、元吉的延伸

    嘉慶末年因北方農品作物日益興盛,南北交通聯繫日漸繁絡,九坎街逐漸向北延伸發展至「協興」、「元吉」等地區。因位處對外聯絡的交通要津上,向南有沿岸的港口渡頭,船隻貨物在此卸貨轉運,向北可通往水碓子、新化店或更遠的圭柔山、小雞籠等曠闊農田腹地,自然就形成一條由南而北的帶狀街道。

     

  • 新的老街│北向之外的開發

    ◎米市仔及南段的進展

    道光初年,因崎仔頂市街的發展,聚居愈來愈多,除了繼續向北延伸外,在九坎街一帶也逐漸延伸出新的市街,造就了後一進街道的產生,即是米市仔街。此條因米商聚集而成的街肆,分擔了聚落的生活功能,並順應第三崗之地形逐漸向東南方向延伸。

     

    ◎東興的興起

    稍晚於米市仔街發展的即是東興,顧名思義即是東邊興起的街肆。原在福佑宮兩側的市街逐漸由公館口向東延伸,並與米市仔街後段之市街交會,使得後仔街及布埔頭街更加活絡。道光21年後仔街東段興建了晉德宮。稍晚,咸豐8年,大街、米市仔街、後街仔及暗仔街等四街的交會點上創建了龍山寺,此廟正代表著這時期東興街的繁榮熱鬧。

     

    ◎新店的開展:

    最晚完成的市街為新店街,然而,此區在咸豐末年進展極速,更成為聚落西側最重要的運輸臍帶。新店,即為新建的店家,相傳此區早期多為漁戶的棲息地,後因崎仔頂日益熱絡,往來於渡船碼頭,衍生出另外一條南北向幹道。咸豐4年在此興建了金福宮,可見此區已是繁榮的商舖市街。

  • 地方信仰│福德宮&清水嚴&福佑宮

    ◎米市福德宮

    嘉慶、道光年間,淡水米市一帶形成商街,為當時商業活動頻繁之街肆所在。然而,當位居崎子頂下方的東興街、新厝街也逐漸發展成街 肆,米市街民憂心財源會同流水般,順著斜坡地形往低處流。因此,咸豐三年時米市街一帶的居民合資在街尾興建福德祠,以守住財路。

    (張建隆, 1996:36-37;臺北廳,1915:無頁碼;增田福太郎,1939:114)

     

    ◎清水巖

    隨著港口機能轉變,地方出現挑夫行業。米市街(今清水巖祖師廟位址)有一個蕭府王爺廟,據說是當地挑夫的信仰中心。到了日治時期,挑挽行業日益衰微,原本該廟宇的信仰群眾流失,當地方紳商決定於興建清水巖祖師廟,遂將原址的蕭府王爺廟拆除。清水巖祖師廟竣工後,蕭府王爺神像則被安置於祖師廟正殿左側廂房供民眾祭拜。

     

    ◎福佑宮

    位於中正路老街上的福佑宮,創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為淡水最古老廟宇,亦是國定三級古蹟,主祀天上聖母、配祀觀音、水仙尊王、文昌帝君、關聖帝君、斗姆元君、太歲星君及霞海城隍等神靈。福佑宮最初由福建螺陽、武榮、桃源、清溪、晉水、銀同及永定七縣人氏所共同集資建立,後來永定人另建鄞山寺,故退出,現今該宮仍由此六縣後裔共同管理。

     

  • 地方盛事│祖師與媽祖祭典

    ◎清水祖師廟

        1.正月初六 清水祖師誕辰

           清水巖於是日起至初十,舉行為期五天的「祝聖暨禮斗法會」,

           為清水祖師祝壽及為國家、百姓消災祈福。民眾於赴巖上香祝壽

           祈福。

        2.五月五日 端午節

           清水巖祖師廟於是日下午六時後,舉行暗訪遶境活動,各式陣頭

           參與表演,鞭炮、鑼鼓聲喧天,整個淡水市區猶如不夜城直至凌

           晨結束。

        3.五月六日 清水祖師成道

           清水巖於是日中午後,舉行遶境祈安活動。淡水居民於當日大拜

           拜,祭祀祖師爺,入夜後則宴請親友及賓客。為淡水全年最熱鬧

           的日子。

     

     ◎福佑宮

        1.三月十七日

           自是日起至二十七日止,福佑宮各縣份團體及各媽祖神明會,輪

           流在該宮舉行祭祀活動,同時擲筊決定下年爐主。

        2.三月二十三日 天上聖母誕辰

           為慶祝媽祖聖誕,福佑宮提前於三月二十日中午過後,迎請媽祖

           神像,在各式陣頭的前導下,於淡水市街,舉行祈福繞境活動。

        3.九月九日  媽祖得道飛昇日

           福佑宮於是日誦經、備供品,祭祀媽祖,紀念媽祖得道飛昇。

回民俗崗

聯絡資料

其他相關

Phone:  02-26215656  #2328 (淡江歷史學系)

Email:  rain831023@yahoo.com.tw

Address: 25137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內容參考資料
  • 製作素材來源
  • 使用權限詳細說明

Copyright © 2016 The viewers of Five-tigar hills. All rights reserved.

Use of this website signifies your agreement to the Terms of Use.

©五虎崗的眺望者

覺得不錯,就幫我們按個讚吧!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