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 淡中編年史
  • 屋簷下的淡中 - 建築
  • 淡中那些事兒 - 校園故事
  • 造一個有聲的夢-藝術
  • 淡中花名冊 - 著名校友
  • 聯絡我們

屋簷下的淡中 - 建築


標題Title 馬偕博士墓園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馬偕博士于 1901 年 6 月 2 日逝世前,即親擇此地為其埋骨之所在,陪伴馬偕安息於此的有 44 人,是其親人和入室學生。此墓園不僅被政府列入古跡,也是臺灣北部教會的聖地,憑弔追思者絡繹不絕。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01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馬偕博士墓園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馬偕博士于 1901 年 6 月 2 日逝世前,即親擇此地為其埋骨之所在,陪伴馬偕安息於此的有 44 人,是其親人和入室學生。此墓園不僅被政府列入古跡,也是臺灣北部教會的聖地,憑弔追思者絡繹不絕。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01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外僑墓園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此地原為英國領事館所設立並管理,作為自清末以來百餘年間在淡水之外國僑民公墓。俗稱「西仔墓」或「番仔墓」。,由於是目前全台最完整之外洋墓園,以及為淡水國際港時代之證物,而被列入古跡保存。目前由旅台加拿大僑民團體和淡江高中共同管理。 外僑墓共分為四大區:商人、海官、天主教、基督教。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02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館、淡水維基館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體育館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建於 1923 年,造型模仿閩南式農宅貌樣,是臺灣建築史上中西合璧建築的代表作。曾作為馬偕博士來台設教五十周年和六十周年慶典的大禮堂,是教會史上的著名古跡。昔稱「男生體育館」目前仍是學生最愛的運動埸所。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03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大教堂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大教堂竣工於 1965 年,占地面積825坪,當時是遠東最大的教堂,可容1500人。教堂是由馬偕博士的外孫,也是淡江中學美術老師陳敬輝所設計,建築師則是陳能通校長長子陳穎奇長老。矗立於古老、綠意盎然的校園中即協調又醒目,也帶動了淡江中學濃厚的音樂和美術校風,也很清楚讓人明白這是一所教會學校。青草地旁邊的蓮花池,取意自聖經福語「福杯滿溢」,高聳的南洋杉是聖誕樹,節慶一到張燈結綵是校園年度一大盛事。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04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大教堂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大教堂竣工於 1965 年,占地面積825坪,當時是遠東最大的教堂,可容1500人。教堂是由馬偕博士的外孫,也是淡江中學美術老師陳敬輝所設計,建築師則是陳能通校長長子陳穎奇長老。矗立於古老、綠意盎然的校園中即協調又醒目,也帶動了淡江中學濃厚的音樂和美術校風,也很清楚讓人明白這是一所教會學校。青草地旁邊的蓮花池,取意自聖經福語「福杯滿溢」,高聳的南洋杉是聖誕樹,節慶一到張燈結綵是校園年度一大盛事。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04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女學校大樓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又稱「純德大樓」。清末馬偕博士曾創辦女學堂於此,改制為中學後,於 1916 年由吳威廉牧師設計督建此一四合院式紅磚洋樓,是四合院中圍天井庭園的二樓建築,正面有22個精美磚拱,磚材精美,采自松山機器窯,磚上有菱形S字之浮印,二樓回廊使用綠釉花瓶欄杆,正面山牆有濃厚的拜占庭趣味,以磚雕手法刻“淡水女學校”之中英文落款。九十年來除了是校舍教室、也當過女生宿舍、幼稚園等。浪漫的女校情境,更是歷代女淡江人精神所系之地。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05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女學校大樓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又稱「純德大樓」。清末馬偕博士曾創辦女學堂於此,改制為中學後,於 1916 年由吳威廉牧師設計督建此一四合院式紅磚洋樓,是四合院中圍天井庭園的二樓建築,正面有22個精美磚拱,磚材精美,采自松山機器窯,磚上有菱形S字之浮印,二樓回廊使用綠釉花瓶欄杆,正面山牆有濃厚的拜占庭趣味,以磚雕手法刻“淡水女學校”之中英文落款。九十年來除了是校舍教室、也當過女生宿舍、幼稚園等。浪漫的女校情境,更是歷代女淡江人精神所系之地。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05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橄欖球場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1923年,時任英文老師的陳清忠在校內成立臺灣第一支橄欖球隊。因此本球場算是臺灣橄欖球運動的發源地,也是臺灣體育史上風雲際會之地。淡江橄欖球隊自成軍以來,一直都是臺灣高中橄欖球強隊之一,而橄欖球也成了淡江中學的精神象徵。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JPEG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07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橄欖球場紀念碑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2003 年 3 月因紀念臺灣橄欖球開球八十周年而建有紀念碑和塑象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A-08
識別號Identifier A-08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橄欖球場紀念碑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2003 年 3 月因紀念臺灣橄欖球開球八十周年而建有紀念碑和塑象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A-08
識別號Identifier A-08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馬偕博士紀念圖書館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淡江校園僅存的日式建築,是日人治校期間依讓渡約定,為馬偕博士建于 1939 年的紀念圖書館和銅像。該銅像神韻活現是目前馬偕遺像中的佳作。圖書館因不敷使用已遷往現代大樓,目前是外語學程館對外開放。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09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石版屋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淡江中學自古便是原住民教育和福音運動的大本營。為強化此項歷史意義及落實本土文化教育,於 2001 年建此排灣族石版屋以展示臺灣各族原住民文化、及作為淡江原住民藝能班教室。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0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石版屋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淡江中學自古便是原住民教育和福音運動的大本營。為強化此項歷史意義及落實本土文化教育,於 2001 年建此排灣族石版屋以展示臺灣各族原住民文化、及作為淡江原住民藝能班教室。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0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臺灣農村文物館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淡江中學為強化鄉土教育、規劃文化教學園區而設立的小型博物館,搜集臺灣農村文物,按春耕 、夏耘 、秋收、冬藏和家俱用品展出古人生活風貌,是目前淡水地區最具規模之農村文物館。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1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埔頂鐘聲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馬偕博士創校初期親自打鐘招喚學生上課成為美談。 2004 年 3 月正逢淡江中學男子部建校九十周年,建此鐘聲為紀念。此銅鐘特向荷蘭訂制,直徑90公分,高度75公分,重量約450公斤,外表有裝飾紋路,配有錳、青銅合金敲擊球體,銅制鐘椅,輪軛、鏈條及馬達擺動琴鐘,可用電腦設定或人為操作擺動琴鐘。周日中午 12 : 00 與下午 5 : 00 都會鳴鐘一分鐘,聲達八公里,已成為埔頂特色。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2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尋根園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德明利姑娘(Miss Isabel Taylor)是在淡江中學服務了 40 餘年的加拿大宣教士,也是著名音樂家,這棟是民國 60 年為德明利姑娘所建的白色宿舍,學生都昵稱它白宮、白屋。德修女于1973年告老返鄉,此後也有不少宣教士住過。 2002 年整修偕叡廉紀念公園時大肆整修成今面貌。一樓辟為淡江高中實習商店,成為提供各式餐點為一個充滿書香氣習的休閒場所。取名「尋根園」。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3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八角塔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八角塔於1923年日月開工, 1925年6月峻工。這是淡江中學歷代的精神堡壘,是1925年時該校幾何老師加拿大宣教士羅虔益(K.W.Dowie)所設計,他成功的融合了中國的寶塔和西方拜占庭式建築。八角塔採用很多地方性的建材,按農舍三合院格局兩翼教室依次降低(現已增建二樓),前端有兩座八角型衛塔,三塔環護青翠的前庭,中間開椰林 道通正門,主塔正面以磚面和粉面紅白交替,非常美麗。正門以觀音石雕出雀替和宮燈,誇張中國色彩,上有吳廷芳的篆隸“私立淡水中學”和校訓“信望愛”─這也是八角塔的象徵。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4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八角塔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八角塔於1923年日月開工, 1925年6月峻工。這是淡江中學歷代的精神堡壘,是1925年時該校幾何老師加拿大宣教士羅虔益(K.W.Dowie)所設計,他成功的融合了中國的寶塔和西方拜占庭式建築。八角塔採用很多地方性的建材,按農舍三合院格局兩翼教室依次降低(現已增建二樓),前端有兩座八角型衛塔,三塔環護青翠的前庭,中間開椰林 道通正門,主塔正面以磚面和粉面紅白交替,非常美麗。正門以觀音石雕出雀替和宮燈,誇張中國色彩,上有吳廷芳的篆隸“私立淡水中學”和校訓“信望愛”─這也是八角塔的象徵。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4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綜合教學大樓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此新大樓於 1996 年動工, 2000 年 3 月校慶時行落成禮,造價兩億四千萬。目前一至三樓為國中部,也有大型閱覽室、展示館和演奏廳。四樓是圖書館,五至七樓是設備新穎的女生宿舍,地下樓有各種體能教育教室和傲視全台的音樂班琴房。頂樓八角塔為景觀樓,淡水風光一覽無餘。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5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綜合教學大樓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此新大樓於 1996 年動工, 2000 年 3 月校慶時行落成禮,造價兩億四千萬。目前一至三樓為國中部,也有大型閱覽室、展示館和演奏廳。四樓是圖書館,五至七樓是設備新穎的女生宿舍,地下樓有各種體能教育教室和傲視全台的音樂班琴房。頂樓八角塔為景觀樓,淡水風光一覽無餘。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5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林間教室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2016年8月20日,林間教室(榕楓亭)重建工程開工。日人治校時,男女兩校曾各在體育館旁的榕樹下,以及運動場旁的相思林中,設有“林間教室”,至今仍保留在老淡江人的畢業紀念冊及記憶中,因此,今日為延續傳統而重建此教室,以供學生戶外教學,並作為夏日露天教室。工程總經費90萬元,偕由淡江中學校友會募捐籌款。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6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林間教室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2016年8月20日,林間教室(榕楓亭)重建工程開工。日人治校時,男女兩校曾各在體育館旁的榕樹下,以及運動場旁的相思林中,設有“林間教室”,至今仍保留在老淡江人的畢業紀念冊及記憶中,因此,今日為延續傳統而重建此教室,以供學生戶外教學,並作為夏日露天教室。工程總經費90萬元,偕由淡江中學校友會募捐籌款。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6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校友會(簡報室)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一入淡江校門這排紅磚建築是昔老師宿舍和學寮。第一棟今日作校友會館和簡報室,陳列淡江中學目前辦學特色和資料片播映。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7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校史館(婦學堂)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校史館建築落成於 1910 年,原名「婦學堂」,是台灣最早的媽媽教室,其前身淡水女學堂更是全台女子教育之濫觴。二戰期間曾作為女生宿舍,取名「真樓」。該建築為台灣建築史上著名的吳威廉牧師所設計監工,是一所國農村風格的二樓高雅紅磚洋樓。外型比例精美、砌工精湛,是聞名的歷史古蹟。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8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男生宿舍(家外之家)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今日淡江男生宿舍,建於民國51年,又稱「家外之家」,學生宿舍日本時代叫「學寮」,淡江中學自創校以來即是寄宿學校,設有舍務處及餐廳成為淡江的特色。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9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男生宿舍(家外之家)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今日淡江男生宿舍,建於民國51年,又稱「家外之家」,學生宿舍日本時代叫「學寮」,淡江中學自創校以來即是寄宿學校,設有舍務處及餐廳成為淡江的特色。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19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藝能大樓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藝能大樓的歷史淵源,源自1925年著名的八角塔校區竣工後,即在校園大道西側今址,構築紅磚平房五棟以為教員宿舍,戰時改為男生宿舍,並命名為知、仁、聖、義、忠五學寮。學校定出新舊融合原則,造型上也仿效原有四棟學寮古蹟的建築語彙和形式。大樓地下室不建停車場而建教學上較急迫的溫水游泳池,這也是符合淡江高中的教育理念。藝能大樓設計以結合昔日純德(女子)校園與淡江校園,調合新舊建築景觀為意涵。就如其碑文所說:「登臨其上,俯瞰埔頂,林木高茂,綠草如茵;極目四望,山環水繞,海碧峰青。淡江之美,盡在乎此」。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20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籃球場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21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埔頂石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砲臺埔是由火山熔岩流所形成的安山岩、火山碎屑和其他所化育的紅棕土壤所構成,安山岩(Andesite)名稱源自南北安地斯(Andes)山脈,試指環繞太平洋周圍的大陸邊緣及島弧上,成特殊帶狀分佈的「安山岩線」之火山岩。本岩塊即是淡江中學藝能大樓開挖地基時所得之安山岩,淡江中學百餘年來在埔頂之建設和立校精神,都是奠基在這種質堅色美的萬古磐石之上。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22
來源Source 淡江維基館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偕叡廉紀念公園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2000 年淡江中學為強化歷史傳統、建立精神中心,將此古蹟與予整修,並蒐羅文物,於 2002 年三月正式開放參觀。同時為配合校園開放,提供教學,在其旁建原住民石版屋和台灣農村文物館、農村教學園地,同時也修整其近鄰古建築成簡報室,和實習商店「尋根園」提供餐飲服務,形成一個以校史館為中心的校史文化教學園區,並取名「偕叡廉紀念公園」,以紀念中學部建校校長「二世馬偕」 --- 偕叡廉博士。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汪盈
日期Date 2016年12月4日
類型Type 建築物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A-23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淡中那些事兒 - 校園故事


標題Title 校運會上的進場檢閱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淡江中學的校運會在每年秋季展開,圖為60年代時期的淡江中學校運會,在當時除了有本校學生參加,也吸引了眾多鎮民前來參觀。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01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淡江TKC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住校同學組成青年團隊(TKC)是住校生活的一大活動。
圖為民國45年,校長夫人在帶領學生查經班。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02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淡江中學宿舍禮拜生活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淡江中學的傳統是寄宿學校,玩禮拜是住校生活得重要一環。
圖為陳泗治校長帶男生在八角塔前草坪做夕陽禮拜。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03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淡江中學宿舍禮拜生活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不僅男生部要做禮拜,女生部亦是同樣。
圖為女生部禮拜堂裡的晚禮拜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04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金山夏令營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每年暑假在金山青年活動中心舉辦的夏令營,是淡江暑假活動的開始。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05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明天或未可知的年代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1947年3月7日,偕叡廉夫婦與長女安達回到國民政府時代的淡江中學,立刻與學校的教職員合影。此時歸國是趕上了馬偕博士宣教75周年,但也正是“二三八”事件的動亂的時局。 三天后,照片中的黃阿統(三排右二)遇害殉校。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06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歷史長河的見證者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1941年,一艘淡水港多年罕見的三千噸油輪駛入淡水,三位住淡水的淡江中學學生到稅關碼頭參觀並留影。 不久後,船隻能利用滿潮勉強地開出淡水,此後大船不再入港,這個國際港的時代就此告終。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07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淡江中學軍訓閱兵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1941年10月13日,日軍臺灣司令官將本雅晴率團到淡江中學驗收軍訓成果,以瞭解臺灣青年作為皇軍的素質。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08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校長一家人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圖為30年代偕叡廉校長的全家。 校長夫人為淡江校歌歌詞作者,長男威裡不幸在二次大戰中陣亡,除此之外,還有次男約翰,長女安達,次女明利、三女馬烈。 約翰目前是國際知名地理學博士、北極科學家,安達是幼稚園老師,明利曾是馬偕醫院護士、馬烈在多倫多大學當秘書,可以說一家三代都有傑出表現。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09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學校生活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寄宿生晚上會有晚自習的安排。
圖為1920年,淡水女學校寄宿生晚自習的情形。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10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淡江中學畢業典禮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圖為淡江中學第一屆畢業典禮
畢業生共有9名(修業17名),地點在牛津大學堂大門前。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11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淡江中學校運會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60年代的拔河比賽一樣很開心。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12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校運會上的進場檢閱
創作者Creator 《淡江中學校史》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淡江中學的校運會在每年秋季展開,圖為60年代時期的淡江中學校運會,在當時除了有本校學生參加,也吸引了眾多鎮民前來參觀。
出版者Publisher 《淡江中學校史》
貢獻者Contributor 郭立言
日期Date
類型Type 故事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B-13
來源Source 淡江中學校史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淡中花名冊 - 著名校友


標題Title 周杰倫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是一名台灣音樂家、歌手、流行歌曲作家、唱片製片人、演員和導演。 高中就讀於新北市私立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科,主修鋼琴,副修大提琴,為將來的音樂發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除了音樂外,周杰倫熱愛籃球,在同儕中是高手,球場上的表現常受眾人圍觀,但學科成績不甚理想。 周杰倫是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的畢業生,他在歌壇的成績自然成為校方最驕傲的資本,每年都有莘莘學子慕名進入該校,搶著當周杰倫的學弟學妹。也難怪學校連網站上的校園介紹,都不忘在景點導覽內強調“這間音樂教室是本校畢業生、名歌星周杰倫上課所在”,把周杰倫也列入了“校內著名觀光景點”之一。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01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詹宇豪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詹宇豪,1981年10月3日出生,就讀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強項是古典鋼琴,南拳媽媽成員,後單飛加入臺灣藝人團體“小宇宙 ”。曾參演部電視劇及MV的拍攝,表現不俗。在音樂上也有出色表現。曾演出過的電視:南拳媽媽的音樂MV、周杰倫音樂愛情電影《不能說的秘密》、《星情花園》等。杰倫淡江中學音樂班學弟,目前就讀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音樂受傑倫的影響很深,個性害羞沉默,行事低調,自信心來自很厲害的鋼琴,擅長浪漫樂派,如:蕭邦、李斯特…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02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痞客邦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黃嘉千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黃嘉千(英文名:Phoebe Huang),台灣的女藝人。初期以歌手身分出道,後期重心在戲劇演出和擔任節目主持。 2015年7月10日,黃嘉千代替丈夫夏克立參加《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的節目,因此被內地人所熟知。 從三歲開始,黃嘉千就學習古典鋼琴,她的啟蒙老師就是自己的母親,在母親的培養下也打下扎實的演奏基礎。父母精心培養黃嘉千的音樂才能,讓她進入淡江中學就讀音樂班。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03
來源Source 百度百科
語言Language 簡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黃瑜嫻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小嫻(Kelly Huang),本名黃瑜嫻,是一位臺灣節目主持人、演員。是藝人胡瓜的乾女兒,畢業于淡江中學。小嫻在1998年時報名參加中華電視公司綜藝節目《龍虎綜藝王》的招牌單元〈模仿綜藝王〉,模仿當時著名歌手徐懷鈺和範曉萱[1], 當時也透露爸爸是中醫師;1998年9月20日,小嫻被東森綜合台《遊戲駭客族》聘為女主持人(與男主持人SD太郎合作),以「世紀末電玩次世代美少女」稱號成名,以「電玩小魔女」稱號成名。小嫻跳舞甚為出色,曾多次在台灣電視節目表演。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04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許同恩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同恩 (Rebecca),本名許同恩,1984年9月10日出生於臺灣省花蓮縣,中國臺灣女歌手。 同恩3歲開始學習大提琴,一直學到中學,同恩國中念淡江中學,而高中她申請到大直高中,但念了一學期,就在家人安排下到加拿大念高中。因陪朋友試音而被張小燕發掘。同恩最近推出新專輯,快歌,慢歌唱得都出色。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05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洪榮宏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洪榮宏(英語:Chris Hung)是臺灣知名台語流行音樂歌手、主持人,為臺語歌壇「寶島歌王」洪一峰的長子,生於日本東京都,是臺南市鹽水區人。他的臺語歌曲膾炙人口,曾橫掃臺灣的各個角落,是在沈文程之前,較早的臺語歌手,為臺語歌曲在臺灣音樂界地位的確立有重要的貢獻。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01
來源Source 百度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夏如芝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夏如芝,台灣女演員、模特兒。2003年參演電視劇《星願》而展開演藝生崖。拍攝許多周傑倫MV的作品,如:《髮如雪》、《青花瓷》、《千里之外》等。戲劇方面參與拍攝如中視:《妻子們的戰爭》杜偉伶一角而打開知名度。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07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胡德夫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胡德夫是具台灣卑南族、排灣族血統的台灣音樂家。被媒體譽為「台灣民歌之父」與「台灣原住民運動先驅」。李雙澤創作、胡德夫第一次公開演唱的歌曲《美麗島》,在台灣戒嚴時期曾經被行政院新聞局列為禁歌、長期無法在電視及廣播中公開演出,但仍然得到許多人的支持與喜愛。 自大武山、擁有卑南族及排灣族血統的胡德夫,11歲時離鄉背井到臺北縣淡水鎮就讀私立淡江高級中學,高中部畢業後考上國立台灣大學外語系。在淡江高中時期參加唱詩班,開啟了胡德夫對音樂的興趣。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08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鐘欣愉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藝名莎莎,台灣演員、主持人,出生於臺北市,祖籍彰化,現為華研國際音樂旗下藝人。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09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王小棣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王小棣,臺灣知名電影、電視劇的編劇和導演,擅於觀察社會各階層人物並描寫、以戲劇呈現。曾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和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電影課程,也是紀錄片工作者。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10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邱瓈寬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邱瓈寬,人稱寬姐,台灣著名經紀人、製片及導演,演藝圈佔有一席之地。旗下公司包括銀魚音樂,18歲開始擔任電影場記,曾在2006年由郭富城、楊采妮主演的香港電影《父子》和2011年的台灣電影《新天生一對》中擔任製片。2013年由豬哥亮、郭采潔、楊祐寧領銜主演的台灣電影《大尾鱸鰻》,由邱瓈寬擔任導演,亦為個人首部執導作品。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11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李登輝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李登輝,暱稱阿輝伯,日本名為岩里政男,是日本皇民化人物之一,生於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農業經濟學家出身,臺灣政治人物。曾任農村復興委員會薦任官員、臺北市長、臺灣省政府主席、副總統等職,並於1988年至2000年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以及中國國民黨主席。 李登輝是中華民國第一位臺灣出身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由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也是首位在中華民國建國之後出生的總統,以及首位卸任時完成和平政黨輪替的總統;也是首位臺灣人擔任總統,被視為落實臺灣全面民主化的重要領袖[1],因曾經在任內主推民主改革,而被《時代》雜誌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媒體中常被暱稱為「阿輝伯」。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並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作為對比。2001年推動成立臺灣團結聯盟及為其站臺,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卸任總統後,李登輝依然影響臺灣政治發展,被視為推動臺灣本土化運動的領導人物。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12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林哲夫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林哲夫,中華民國(台灣)旅居加拿大僑民,物理學家及政治人物,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以僑選身份當選為第三屆立法委員。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13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蔡葉偉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蔡葉偉,生長在個醫生世家,父親蔡坤煌醫師。在大學就讀青少年兒童福利系。是幼教工作者、前區長,現為新北市議會第二屆議員。曾於鎮長任內向母校淡江高中課征108萬工地稅引發爭議。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14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林江義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林江義是台灣原住民阿美族出身的政治人物,曾任原住民族委員會第8任主委。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任內極力推動原住民政策,並積極推展原住民族與國際的交流,致力於促進族群的和諧;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也在其任內復名;也是規劃推動原住民族母語認證的推手,以搶救原住民族語危機。 在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任內核定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兩族原住民族正名。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15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黄國書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黃國書,臺灣政治家,出生於南投縣[1],民主進步黨黨籍,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台中一中畢業,現任第八屆立法委員,曾任臺中市議員,民進黨第7屆中央評議委員,臺灣醫界聯盟執行祕書,臺中市醫師公會顧問,臺中市棒球委員會副主委。代表民進黨參加於2015年2月7日舉行的臺中市第六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最後當選。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16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辜濓松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辜濓松(1933年9月8日-2012年12月6日),臺灣企業家,鹿港辜家成員之一,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北國際社區文化基金會(臺北國際社區廣播電臺)董事主席。辜濂松經常代表臺灣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等企業領袖外交會議,並長期力挺文化事業「新舞臺」。 辜濂松於1985年發起「點燃生命之火」活動,為弱勢兒童募款,是國內企業最早發起,同時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弱勢兒童募款活動。 他於2012年12月6日(美東時間)在美國紐約的凱斯隆特林紀念醫院因病(腦部腫瘤)逝世,享壽七十九歲。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17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蔡辰洋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蔡辰洋(1949年4月30日-2016年1月15日),臺灣苗栗縣竹南鎮人,企業家蔡萬春第三子,國泰集團第二代,自號「寒舍主人」,寒舍集團創辦人。曾先後任國泰建業廣告公司總經理、理想(傢俱設計)公司總經理、理想工業公司副董事長、國璽彩色印刷及理想公司董事長、國泰建業廣告公司副董事長等職。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18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陳紹馨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陳紹馨(1906年6月14日-1966年11月16日),台灣社會學家。 陳紹馨出生於臺北汐止(今新北市汐止區),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法文學部畢業,日本關西大學博士,為台灣第一位社會學博士。1945年與林茂生、黃得時共同負責接收台灣大學文政學部與預科。隔年,參與「台灣文化協進會」的成立,並出版《台灣文化》,為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社會學系創系教授之一。陳紹馨致力於台灣社會學、人類學及人口學研究,曾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事人口研究,為國際知名人類學家及社會學家。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19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葉能哲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葉能哲,是真理大學前校長。在任期間長達37年。擁有牧師身分。其祖父葉金木為馬偕最後的門徒。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20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鍾肇政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鍾肇政,台灣小說作家,為台灣客家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莊字九座寮(今屬桃園市龍潭區)。早年入讀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兵役期間因高燒不退造成聽力障礙。戰後就讀台大中文系僅兩天即輟學。在台尊稱其為台灣文學之母,與賴和相互輝映。[鍾肇政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獲獎之多,為台灣前輩作家之最,證明瞭鍾肇政確實是台灣文學界實力最雄厚、創作力最旺盛的偉大文學家。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21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黃國峻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黃國峻(1971年10月16日-2003年6月20日),臺灣宜蘭縣羅東鎮人,作家。父親是小說家黃春明。淡江中學畢業。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推薦獎。2003年自縊身亡,英年早逝。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22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標題Title 蔡阿信
創作者Creator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蔡阿信(1899年-1990年3月5日),生於臺灣臺北艋舺,是臺灣近代第一位受到完整現代醫學訓練的女醫師。 十二歲進入基督教創立的臺灣第一所女子中學「淡水女學校」(臺灣北部基督教長老教會女學堂),是第一屆的學生,也是全校最小的學生,但物理、數學及英文都學的很好。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者Contributor 陳海容
日期Date 2016年12月7日
類型Type 校友人物
格式Format JPG
識別號Identifier C-23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影像中的淡江


標題Title 《不能說的秘密》——八角樓
創作者Creator 周杰倫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是臺灣藝人周杰倫自行製作的首部電影,於2007年上映,由其本人編劇、導演及擔任主要演員,其他主演包括桂綸鎂和黃秋生,外景拍攝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淡江中學,為周杰倫的母校。 該建築為影片中的教學樓取景地。
出版者Publisher 周杰倫 安樂電影公司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07年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PEG
識別號Identifier D-01
來源Source Youtube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是《不能說的秘密》MV素材來源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 檔;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 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 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不能說的秘密》——校史館
創作者Creator 周杰倫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是臺灣藝人周杰倫自行製作的首部電影,於2007年上映,由其本人編劇、導演及擔任主要演員,其他主演包括桂綸鎂和黃秋生,外景拍攝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淡江中學,為周杰倫的母校。 該建築是影片中的琴房取景地。
出版者Publisher 周杰倫 安樂電影公司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07年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02
來源Source Youtube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是《不能說的秘密》MV素材來源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 檔;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 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 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不能說的秘密》——走廊
創作者Creator 周杰倫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是臺灣藝人周杰倫自行製作的首部電影,於2007年上映,由其本人編劇、導演及擔任主要演員,其他主演包括桂綸鎂和黃秋生,外景拍攝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淡江中學,為周杰倫的母校。 該建築是影片中的取景地。
出版者Publisher 周杰倫 安樂電影公司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07年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03
來源Source Youtube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是《不能說的秘密》MV素材來源
範圍Coverage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 檔;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 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 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不能說的秘密》——操場
創作者Creator 周杰倫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是臺灣藝人周杰倫自行製作的首部電影,於2007年上映,由其本人編劇、導演及擔任主要演員,其他主演包括桂綸鎂和黃秋生,外景拍攝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淡江中學,為周杰倫的母校。 該建築是影片中橄欖球比賽的取景地。
出版者Publisher 周杰倫 安樂電影公司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07年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04
來源Source Youtube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是《不能說的秘密》MV素材來源
範圍Coverage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 檔;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 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 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不能說的秘密》——教室
創作者Creator 周杰倫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是臺灣藝人周杰倫自行製作的首部電影,於2007年上映,由其本人編劇、導演及擔任主要演員,其他主演包括桂綸鎂和黃秋生,外景拍攝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淡江中學,為周杰倫的母校。 該建築是影片中教室的取景地。
出版者Publisher 周杰倫 安樂電影公司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07年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05
來源Source Youtube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是《不能說的秘密》MV素材來源
範圍Coverage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 檔;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 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 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不能說的秘密》——小路
創作者Creator 周杰倫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是臺灣藝人周杰倫自行製作的首部電影,於2007年上映,由其本人編劇、導演及擔任主要演員,其他主演包括桂綸鎂和黃秋生,外景拍攝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淡江中學,為周杰倫的母校。 該建築是影片中學校小路的取景地。
出版者Publisher 周杰倫 安樂電影公司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07年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06
來源Source Youtube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是《不能說的秘密》MV素材來源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 檔;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 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 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體育館
創作者Creator 楊德昌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是1991年上映的台灣電影,導演為楊德昌,本片是台灣電影新浪潮重要電影之一。 本片改編自1961年發生於台灣臺北市牯嶺街的青少年真實殺人事件。上映前,民生報曾在頭版上,報導此片特殊的選角方式,但在角色一直無法確定,以及過於倉促之下,曾一度暫時停止拍攝計劃。然而,飾演演員的選角、製作技術的繁雜及拍攝資金的銜接方面,亦造成相當大的困擾與挑戰,總共歷時110個工作日,才將本片拍攝完成。 該圖片是影片中淡江中學取景地體育館內景。
出版者Publisher 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1991年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07
來源Source 百度雲盤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檔案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我知道你很難過》——走廊
創作者Creator 蔡依林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我知道你很難過》是由胡如虹填詞,葉良俊譜曲,蔡依林演唱的一首歌曲。 《我知道你很難過》背後隱藏著一個悲傷淒美的愛情故事,總體上歸類為悲傷情歌。 該圖片是MV中淡江中學走廊取景地。
出版者Publisher 環球音樂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1999年9月10日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08
來源Source 周格泰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淡江中學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檔案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我知道你很難過》——八角樓
創作者Creator 蔡依林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我知道你很難過》是由胡如虹填詞,葉良俊譜曲,蔡依林演唱的一首歌曲。 《我知道你很難過》背後隱藏著一個悲傷淒美的愛情故事,總體上歸類為悲傷情歌。 該圖片是MV中淡江中學取景地八角樓。
出版者Publisher 環球音樂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1999年9月10日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09
來源Source 周格泰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檔案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我知道你很難過》——八角樓
創作者Creator 蔡依林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我知道你很難過》是由胡如虹填詞,葉良俊譜曲,蔡依林演唱的一首歌曲。 《我知道你很難過》背後隱藏著一個悲傷淒美的愛情故事,總體上歸類為悲傷情歌。 該圖片是MV中淡江中學取景地八角樓。
出版者Publisher 環球音樂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1999年9月10日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10
來源Source 周格泰
語言Language 繁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檔案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我知道你很難過》——教室
創作者Creator 蔡依林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我知道你很難過》是由胡如虹填詞,葉良俊譜曲,蔡依林演唱的一首歌曲。 《我知道你很難過》背後隱藏著一個悲傷淒美的愛情故事,總體上歸類為悲傷情歌。 該圖片是MV中淡江中學取景地教室。
出版者Publisher 環球音樂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1999年9月10日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11
來源Source 維基百科
語言Language 周格泰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檔案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小步舞曲》——操場
創作者Creator 陳綺貞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小步舞曲》是由陳綺貞作詞作曲,陳綺貞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專輯《Groupies吉他手》中。 該圖片為MV中操場取景地
出版者Publisher 魔岩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02年08月03日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12
來源Source 《藍色大門》
語言Language 簡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是電影《藍色大門》的插曲
範圍Coverage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檔案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匆匆》——大禮堂
創作者Creator 胡德夫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在民歌演出頗具成就,卻沉澱了三十年之久的他,於2005年4月15日由參拾柒度製作有限公司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匆匆》 該MV是在淡江中學的大禮堂中錄製的
出版者Publisher 參拾柒度製作有限公司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05年4月15日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13
來源Source
語言Language 簡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檔案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我知道》——走廊
創作者Creator By2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我知道》是華語女子雙胞胎組合BY2演唱一首慢板抒情歌,這首歌由於萱填詞並譜曲,收錄於BY2組合2009年4月10日發行的專輯《Twins》中 圖中景象為淡江中學走廊
出版者Publisher 海蝶音樂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09年04月17日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14
來源Source 於萱
語言Language 簡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檔案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標題Title 《我知道》——橄欖球場
創作者Creator By2
主題Subject 不能說的淡江中學
描述Description 《我知道》是華語女子雙胞胎組合BY2演唱一首慢板抒情歌,這首歌由於萱填詞並譜曲,收錄於BY2組合2009年4月10日發行的專輯《Twins》中 圖中景象為淡江中學橄欖球場
出版者Publisher 海蝶音樂
貢獻者Contributor 張倩倩
日期Date 2009年04月17日
類型Type 圖片
格式Format Jepg
識別號Identifier D-15
來源Source 於萱
語言Language 簡體中文
關聯Relation
範圍Coverage
權限Rights 本資料庫所提供之影像檔案經標識、斷句、排版 之全文檔及詮釋資料,限非營利性學術研究之用,不得擅予複製流傳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Image 1

聯絡我們

  •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淡江大學
  • (02)2621-5656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禁止演繹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