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組:台北府城城門數位資源典藏 |
||||||||||||||||||||||||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史料數位化專題企劃書 指導教授:張志強 老師 台北府城城門數位資源典藏 第四組學生:陳思宇、孫祐庠、張倚鳳、徐靜、孟婕慧 中華民國102年11月11日 摘要 我們以台北的中心─台北府城為典藏目標,以五大城門為主軸,典藏台北府城的歷史沿革、基本史料、重要景點,並走訪過去台北府城的城牆舊址,以古今比較的方式,典藏並比較過往城牆與現在的明顯差異。 一、動機 清末以後,台灣北部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而其核心的台北府城自然成為北部的重鎮,這是我們必須要理解的。現今社會對於古蹟保存已有一定的觀念,對於台北府城的城門,除西門以外,皆被善加保護、留存;然而,台灣社會地狹人稠,而台北市尤以為最。且台灣位於高頻率地震帶,亦會對古蹟造成破壞,趁今日資料尚足,嘗以數位典藏之法,留存與台北府城相關史料、資料,使後人不致因科技逐步發展,而遺忘過去府城之輝煌。 二、步驟 1. 資料蒐集階段(約於期中考後兩周內)
(1) 設定「網站架構」與「分類方式」。 (2) 進行分工,五位組員分別負責一座城門的網路資源蒐集(包含其歷史與舊照片)。
(3) 蒐集過去府城城牆位置,及現今面貌資料。
(4) 蒐集府城內過往重要景點、商家,與其現況。
(5) 將資料彙整、分類,並依「網站架構」歸檔。 2. 田野調查階段(期中考後三周或四周)
(1) 依照網站需要,實地走訪台北府城,蒐集需要的資料。
(2) 規定每座城門(含城牆)至少需40份以上可用資料,拍攝現況或翻拍舊照片皆可。
(3) 田野調查後,製作後設資料,後設資料須包含12筆以上後設資料。
(4) 後設資料必須包含「典藏人」此一項目。 3. 網站建置階段(繳交作業前兩周)
(1) 將資料重新整理。
(2) 依「網站架構」與「分類方式」製作Word檔,並轉換為網頁。
(3) 將網頁進行外觀美化。 三、範圍 1. 地區:台北府城
(1) 五城門: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小南門
(2) 舊城牆遺址
(3) 台北府城內部重要區域 四、困難 1. 訪問困難: 台北府城尚存至今,時間已久,訪問地方耆老,窒礙難行。 2. 保存困難: 台北府城的城牆已遭拆除,且多半已有新建築建置於舊址之上,難以準確測定舊城牆位置。尤其是台北府城五城門中的西門,以於日治時期完全拆除,舊資料更加稀少。 3. 工作時間困難: 本學期恰逢本校舉辦「史學盃」,同學除須兼具學生與球員的角色外,為節省人力成本,系上同學於「史學盃」之兩周,多半還需要擔任各項比賽的工作人員,組員在集合討論、準時完成任務上,可能有困難需要共同克服。 五、可行方案 方案一: 現在科技日新月異,以台北府城的五大城門為基準點,利用GPS定位系統,尋找台北府城舊城牆的位置,實地走訪,比較過往城牆與現今的不同處,當有不錯的效果。 方案二: 從舊照片中尋找過往台北府城內部的店家,從「店名」尋訪該店家現在的位置,並詢問舊店位置及過往資訊、史料。 六、預期成果 目標一: 了解台北府城的歷史背景、基本史料與現存遺址。 目標二: 確認過往台北府城城門、城牆及城內重要商家、景點之位置; 並比較現在該位置情況為何?希望以照片、圖片的方式,明顯比較出新舊台北府城的差異。 目標三: 認識城牆、城門的拆除背景,並對此做出反思。 目標四: 蒐集、整理足夠的資料、史料與圖片,製作網站以對台北府城城門、城牆及其他重要景點、商家進行數位典藏, 為這段台灣歷史留下些許紀錄。 目標五: 利用舊地圖,以點對點的方式,做出明顯的、強烈的新舊差別比較。 七、網站架構圖 八、台北府城建置架構圖 九、工作細目 小組成員與工作分配表
|
||||||||||||||||||||||||
史料數位化專題實作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