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組:台北府城城門數位資源典藏

典藏企劃  團隊介紹  台北府城相關地圖  台北府城相關書籍  回首頁

北門   東門   南門   小南門   西門


古今   一般史料

台北府城北門簡介

    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為承恩門,是謂北府城的正門、大北門。城門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落成於1884年,為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的城門,亦是世界僅存的閩南式碉堡城門。原有甕城今已不存;現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承恩門雄鎮台北府城之北,由於面向北方,取意「承接天恩」之意而得名。清代自朝廷派駐臺灣的清朝官員、使臣,皆由承恩門入台北城;別於一般平民由南門入城之俗有所不同。

   
北門與其他三座城門(1905年拆除的西門和1966年改建前的東門、南門)一樣,都是屬於封閉的碉堡式城門,與小南門不同。城門台座的石材採用的是大直北勢湖一帶山區的安山岩,經交錯堆砌而成。城樓外壁則以紅磚砌成,將城樓內部空間完全包圍,並且和屋頂、台座連為一體,以加強結構;北面外壁接近圓拱門洞上方處有橫額,中間題有「承恩門」三字,加上落款「光緒壬午年」與「良月吉日建」。屋頂為中國南方傳統建築常見的單簷重脊歇山式屋頂;有對外監視作用的二方一圓外壁窗洞較一般城門稍小,這兩特徵都與東門類似。城樓內部空間另外有一道內壁,與外壁形成一個「回」字形構造,雙重護衛城樓中央的活動空間。

 

 

回首頁

 

 

 

史料數位化專題實作2013